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逢故人凭坐聊因缘 识旧面仗义执良言 (第2/3页)
已是风停雨住,雨过天晴,遂部署少许兵力山谷两侧,主力潜伏正面,披着夜黑风急,只等秦兵上钩。 次日清晨,鸡鸣报晓,已有探子急报李牧营帐,秦军行至五里外,李牧再下命令,众军士抖擞精神,只等杀令。 正是计谋狠毒,桓齮率兵围攻肥下,确实虚张声势,意在引诱赵军疲劳之师,却迟迟未见赵军到来。这天探子急报后方军营有变,桓齮大惊失色,知是赵军侵扰,难料赵军如此大胆冲动,忙整顿军马,心急火燎率领十万兵马往回救援。 桓齮兵马仓促启程,连夜赶往宜安,大队兵马行至秦营远处山谷两侧,兵士已是一夜劳累,心力交瘁,便要停留歇息。桓齮遍观士兵一片颓废疲惫,无奈前方战事紧急,督促兵士行进。正是此时,忽闻山上一阵嘶喝,秦军停步察阅,无数兵马已然冲将下来,摇旗呐喊,声震山谷,秦兵顿时大惊失色,本来心无斗志,遇此情形,更不知所措,桓齮知晓中了赵军埋伏,忙排兵布阵,迎杀赵军。 正当秦兵奋力抵抗山上冲下赵军,怎料后方又杀出一路兵马,断了秦军回路,黑压压布满山谷,把秦军团团包围,水泄不通,秦军分不清赵军主力,投力无门,顿生绝望。一时间山上滚石,火球飞将下来,秦兵哭声四散,哀嚎遍野。 前有山丘阻路,后有敌军追杀,秦军无力招架,更无心恋战,四处逃散,桓齮只管发号施令,更无济于事,众兵将哪能听任,早已乱了阵脚,数万精兵瞬时变成火球或乱石砸死,或被砍杀,眼看大势已去,桓齮随几百名猛士杀出一条血路,找条小道仓皇逃窜去了。 且不说桓齮本想调虎离山消灭赵军反被一举歼灭,待到两军偃旗息鼓,东方见白,李牧清点战场,己方伤亡两千余人,杀敌七万余人,俘虏敌军二万余人,可谓大获全胜,不仅解救邯郸之急,更挫伤秦军锐气,李牧命人处理战场完毕,率大军凯旋回城。 一连数日,城中兵将饮酒作乐,庆祝作战胜利,一雪多年来惨败耻辱。这天,风和日丽,李牧命人摆宴设席,邀数将领同姬宗府内消遣作乐,恰有舞女歌姬于城南王公府上,便派人请来歌舞助兴。席间,李牧趁着酒兴,问众人道:“此次剿灭秦军,打得桓齮落荒而逃,众将认为是谁功劳最大”? 座下众人议论纷纷,有人道:“自然陈封将军莫属,冲锋在前,杀敌过万,不是陈将军还会是谁”。 亦有人道:“当是孙拜将军,一箭射落桓齮小子顶盔,吓得桓齮狼狈逃命,扫灭秦军士气,生擒秦兵无数,除了他谁敢居功”。 还有人道:“胡将军、吕将军……” 李牧看众人争论不止,挥手让众人停下,笑道:“诸位将军辛苦,陈孙两位战场上勇猛无畏,实力出众,乃我赵国荣幸,功劳非凡,但若以全局盘点,则以谋略致胜,而出计献谋、筹划全局之人,惟吾弟姬宗也。”手指席首一人,又道:“姬宗乃吾故人,旧年相识,诸位平日里也曾与之谋面,此次对战,全仗吾弟奇谋,才能大获全胜”。 众人交头接耳,欲说相识长久,近来也只是稍有耳闻,并无甚来往,打量面前白面书生模样之人,不敢相信此人胸怀韬略,运转绝世谋略。李牧平时宽厚爱人,诚信大度,众人仰慕李牧为人,也不由得信以为真。 姬宗本无意居功,听李牧嫁功自己,忙握拳作揖推辞道:“大将军抬爱小生了,剿灭秦军,乃将军运筹帷幄,统领有方,又幸在座诸将不惜性命,奋勇杀敌,在下无德无能,实未出绵薄之力,不敢贪功”。 众人听姬宗谦恭虚心之辞,不恋功劳,对此人好感之情油然而生,纷纷刮目,窃窃私语。李牧看此情形,心情愉悦,对姬宗道:“贤弟有功而不自居,真乃品行高洁之人,但攻杀秦军,救赵国于危难之中,实是震烁列国,头功一件,贤弟莫要辞让”。 姬宗仍推辞道:“大将军谬赞小生了,在下初来乍到,全凭将军扶持,承蒙诸将厚爱,心中不尽感激,若论功赏,却要惭愧了”。 李牧了解姬宗性格,见他执意推辞,便道:“我本欲按功行赏,无奈贤弟不羡功名,难能可贵,我虽心中遗憾,不能强人所难,拿起酒杯,道:“愚兄敬贤弟一杯酒,算是聊表心意”。一饮而尽。 姬宗忙端起酒杯相敬,道:“多谢大将军美意”。 李牧扫视众人,又道:“诸位时常浴血沙场,经历多少生离死别,今日难得欢聚一堂,把酒言欢,大家不醉不归。”众人尽皆叫好。仙乐声起,歌舞曼妙。 已是静夜时分,宴会方才垂幕,众人论功领了封赏,尽皆散去。 往后时日,李牧忙于恢复战争破坏城墙,军事工程,开导投降秦兵,cao练兵马,少有顾及姬宗,姬宗闲来无事,时常在城中四处溜达,寻找消遣。悠悠月余,姬宗终觉无趣寂寞,思索下山已久,思念恩师,再者既知父母双亲,此生虽不能再见二老容颜,总得到坟墓前拜祭一番,以表寸心,眼下并无战乱,城中太平无事,便欲辞行李牧,暂且离去。 这天,姬宗抖擞精神,正欲面见李牧诉说告别之事,便有小厮急匆匆跑来,气喘吁吁道:“将军召见先生,请先生即刻前去。”姬宗未料李牧突然召见自己,问道:“何事?”小厮道:“不知。”姬宗皱皱眉,支使小厮先走,吩咐随后就到。 姬宗整理衣装,不敢迟疑,径直前往李牧府上,未及府内,但见门外大队士兵列布整齐,严阵以待,姬宗无暇细想,急忙进去。 李牧已等候多时,看到姬宗到来,便迎上去道:“可算等到贤弟,正有要事相商。” 姬宗问道:“大哥何事如此匆忙?” 李牧手指厅堂座椅,道:“贤弟请坐,少时便知。”命仆从盛来酒水放下。 李牧待姬宗落座,拿壶斟满二人酒杯,直道:“方才吾王遣使,命吾速回邯郸。” 姬宗疑惑道:“召大哥回都是何意图?” 李牧道:“赵王闻我击败秦军,特召我往邯郸领功封赏,我思忖良久,心下不安,特告知贤弟,掂量此事。” 姬宗道:“大哥有何疑虑?” 李牧起身慢步走动,徐徐道:“秦人无常,如今虽秦兵暂败,不久定会卷土重来,蹂躏赵人,更有北边匈数屡犯祖国河山,践踏百姓,如此内忧外患,赵王却千里急诏,玩转功名,无关战事,为兄心中甚是惆怅。” 姬宗道:“大哥心系社稷,谋福百姓,世人动容,现下有何打算?” 李牧缓口气,道:“我本欲安顿此处军民,规划未来战事之后便调兵返回雁门,现下情况突发,君命难违,便要召唤贤弟,着即启程,同往邯郸。” 姬宗阻道:“大哥且慢,此中甚是蹊跷。” 李牧惊道:“贤弟何出此言?” 姬宗起身徘徊走动,少时回道:“数十年来,大哥历经无数大小战争,亦频次获胜,鲜有失利,赵王并未特别封奖,此次对秦作战获胜,微不足道,赵王却千里传喜,借口封赏而诏大哥回都,反常异见。” 李牧道:“贤弟多虑了,我深知赵王性情,非jianian诈无信之人。” 姬宗继续道:“大哥莫急,赵王非庸碌昏聩之君,必知前线战事紧急,御敌之人不可或缺,非大哥难以胜任,今突然抛弃战事,无视国难诏大哥回城,一意孤行,不图远志,定有小人挑唆,jianian人怂恿。” 李牧猛拍桌案,慨然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