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平城(一) (第2/2页)
国近四百载,要是人人都像董卓那样,不听调令,有事没事的就带兵直奔长安,搞个长安十日游什么的,这天下,早就乱套了,而大汉天子,也只能学学千年后的崇祯皇帝,找棵歪脖子树把自己挂上面得了。 看来,那王横,虽然拒绝了自己的要求,态度不好。但他也说得是事实,大汉的地方官,不就是牧守百姓么?他说他守土有责,也没有说错。要是随便哪个军阀头子一来,他便献城,这样的人,换他刘备做了皇帝,当家做主了,也不敢用。要他今天一言不发献城了,言官一弹劾,丢官罢职都只是轻的,弄不好,槛车直入京,家眷一同问罪,就惨了。 道理一想通,刘备一腔怒火迅速化为乌有,心想,原来不是那王横蛮横无理,合着是我不守规矩啊!当下笑着对田丰道:“元皓一语惊醒梦中人哪,即如此,我等便大军围城,再派使者入城与那王横说明厉害,如何选择,想来他自然清楚。” 田丰点点头又道:“可再使军中弓箭手,白日射书信入城,言明主公此来并州,欲救陛下于水火,无他意也,城中诸百姓勿得惊慌。” 刘备一愣,击掌道:“大善!”可不是么,这么一样,城中百姓必然对刘备军好感大生,而再无甚恐惧之心,民意民心,便会渐渐向刘备这边靠拢,到时就算王横不开城,也自有那献城之人。 孙乾简雍对视一眼,也为田丰思维反应之快而感到惊喜。其实这个方法很简单,他们也许过后会想起来,但要立马想到这一点,却是一时做不到了。 第二日一早,刘备大军把平城围得铁桶般水泄不通,又着军中壮士于阵前大喊:“平城诸将士百姓听了:我军乃当今大汉宗亲,左将军蓟侯刘备麾下人马,今次前来并州,非是欲攻城地,实因我家主公深恨自己身为大汉宗室,天家血脉,而当今天子受董贼之祸,被困长安!虽有曹侯孟德者,深明大义,出兵相救,但西凉兵马人雄马壮,又久经战阵。我家主公欲兴兵而入司隶,好相助曹孟德一臂之力,救危扶主,整我大汉朗朗乾坤,重现我大汉昔日辉煌盛世!。。。。。。
我家主公刘玄德,四海之内,谁不闻英雄之名?自幼名显北地,十五入洛京拜大儒卢植为师,曾助卢公九江平叛,先帝亲自简拨为涿令,清剿广阳黄巾,助皇甫将军扫平张角,建立赫赫功勋,后董贼祸乱关中,又是我家主公一纸檄文,十八路诸侯一齐讨董,我家主公为副盟主!与曹孟德一路追击董卓,迫使董贼西迁长安。。。。。。昔公孙瓒残害幽州牧刘使君,刘大人英明睿智,临终前将幽州暂托于我家主公。我家主公不负众望,先平公孙瓒替刘虞大人报仇,如今又将幽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好生兴旺。。。。。。我家主公,实乃世间一等一的忠臣义士,英雄好汉! 平城诸将士百姓,请勿惊慌,只要平城令开门迎我仁义之师进城,我家主公有令,平城诸官职位一应如故,不加改动,大军进城后,不得扰民,若有犯者,杀无赦!。。。。。。” 也幸亏选出来的壮士,都是嗓门大,中气足,肺活量足的人,这一通喊话,翻来覆去的喊个不停,着实累人。又配着弓箭手不停的把去掉箭头的绑了书信的箭矢不停的射入城中,可想而知,不出多久,城中人心必定会渐渐变得对刘备有利。 刘备坐于阵前所筑之高台上,左右文武在侧,浅酌低饮,意态悠闲。刘备听着军前壮士卖力大喊,左右文武亲卫心腹都一脸崇拜的看着自己,心中大汗,脸色潮红,侧脸对田丰道:“元皓,可着将士劝降即可,如此评价刘备,不大好罢?”他却是有些儿不好意思了,这军中健儿在阵前大喊大叫,专往他脸上贴金,这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么? 田丰淡然一笑,道:“无妨,我等所说,皆是主公所历之事实,无有捏造,于心无亏!再者,正好借此机会,宣扬主公之仁义智勇,以收并州百姓之心!” 刘备更不好意思了,虽然这些事,是事实,但也没有说得那么好听,里面种种,皆是刘备或有意为之,或机缘巧合而已,实在是当不得。只是,人家喊也喊了半天了,他也就厚着脸皮默许了。 PS:我不是专业写手,写此本书,主要是为了自己的爱好,和想写一个心中的刘备。所以成绩不好,我也不怨什么,但更感谢,一直默默支持本书的书友兄弟们,谢谢你们!最后重复一句,本书虽然更新慢,但绝不TJ,谢谢大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