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节 肯为雨立求秦优(八) (第1/2页)
“晚饭来啦!”在一声带着隐隐笑意的呼喊声中,刘羽的房门再次被推开了。紧接着柳丛楠和王玉田两人的影显现了出来,在他们后,还跟着两名青衣小斯抬着几个食盒也跟了进来。 “先把饭菜都给摆上!”柳丛楠一指桌子吩咐道。 小斯们便依言跑过去收拾满桌的笔墨纸砚。尽管他们搬拿物品的手脚动作都很仔细小心、那厢里方邵和李孟还是慌忙的先一步把戏文抢到了屋中的别处,然后一起低头观看。 “哟!什么东西这么好看啊,连我今晚特意买来的珍味饭菜都不顾得瞅上一眼了。”柳丛楠笑着打趣。 不过这么说还真是冤枉,刘羽的眼睛一直盯着饭盒中的饭菜被一碟碟端了出来,直到最后空空如也又盖上了盒盖为止,才颓然又滩坐回了椅子上,低声哀嚎了一句:“你们又没有打酒啊?” “子烨说了这几大家都酒,你就忍忍吧。”柳丛楠劝道。 这是宋君鸿订下的死规矩:如果在戏曲正式演出之前,如果有谁在这屋子里沾出一星点儿酒味儿,他就立刻收拾东西走人,停工不干了! 众人没有想到宋君鸿的态度如此绝决,也只好暂时依从了。 但宋君鸿也是无奈,对于自己和这些人在刘羽家的第一次吃饭的景是如何传到了鲁如惠的耳中他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现在鲁如惠一定会进一步加大对自己几个人的关注,他们在这屋子里的一举一动鲁如惠相信也都是洞若观火的。 他可不想站出来向鲁如惠请命了之后,又在这种重要的时侯自已往刀口子上碰。 其实也不过是几不饮酒罢了,别人都还好说,只可是苦了酒虫侵蚀的刘羽,天天愁眉苦脸的,若不是有着解除足的巨大惑,他都不一定会再有动力这么和宋君鸿一起每天拼命的写戏文。 柳丛楠望着刘羽尴尬地笑了笑,表示对好友现在的处境他也是莫能助。 王玉田便赶紧转开了话题:“晋夫兄和老孟他们在看的什么?难道戏文峻工了?” “大功告成!”宋君鸿得意的抬了抬下巴,笑呵呵的说道。 “真的?”王玉田惊笑了一下,便走到了方邵和李孟边一起观看。 柳丛楠随后也赶紧伸长脖子凑了过去。如果他一开始还只是为了借机躲过刘羽目光哀怨的注视的话,但读了几段后便同样慢慢被戏文的内容所完全吸引了。 不得不说,这篇戏文的确是写的很精彩,即便如柳丛楠、方邵、王玉田和李孟这般饱学士子们看后也不啧啧称赞。 宋君鸿安静的踱到屋子一角,捧着手里的茶盏笑眯眯的看着柳、方、王、李四人头挤着头在一起阅读戏文时那聚精会神的模样。 本就可说是一朵戏苑奇葩,能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岂是幸致?历史上它的原创作者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才写出了这一部传奇剧本。此刻拿出来在这时代的书生们眼前晃一下,还是足够把他们震住的。 何况这部剧本相比起它的原作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剧本的原文,宋君鸿在前世时就已读过多遍,对于其中故事背景、人物脸谱、节发展无不记忆明淅、烂熟于,只是一些细碎的字句还不能全部一一细背罢了。 在默写这些戏文时,宋君鸿刻意加上了一些改变,相对于现在南迁以后的大宋朝历史,混杂于到剧中的南明历史中,这让整部戏更易在这个时代引发人们的代入感。 而刘羽的参入执笔更是功不可没,虽然他只是负责给戏剧的细节上润色加彩,无须过问整部戏的剧发展,但字字珠玑,有时在创作过程中连宋君鸿看了某些字句都忍不住拍案喝彩。就像宋君鸿把一个已经搭好的骨架摆出来,刘羽便立刻把它塑肌生皮,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美伦美焕的美人儿出来。这下子宋君鸿也总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妙笔生花”。他暗暗想了下,或许刘羽没有原作者那么强烈的家国怀和创作,但仅就文笔而言,却似能更胜上三分。 这让宋君鸿也倍感奇怪,入学半个多月以来,他已经了解到,岳麓书院虽然并不限学制,只要书院愿意接收你,你在书院中读上几年的书都行。但大多数的学员只要赶上京城的进士科考开始,哪怕只学满一年也都会进京参加大比,一试手气,书院对此也并不止。而且因为这些能进书院的学员本就是各地士子中的出类拔萃者,再经过一年书院名师的悉心教导,因此每年里能考中的学员也都是为数不少的。 以刘羽这般的文采斐然,若想金榜题名,也不见得能有多困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