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除邪司走出的武圣_第一百八十三章 诗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三章 诗会 (第2/2页)

了父皇的耳朵,儿臣不胜惶恐。现在天色也晚了些,叫他们过来,也不太可能,不如儿臣直接与在场的叔叔伯伯们赛上一场,为皇祖母祝寿吧!”

    一边的太子叶灵明和荆王叶灵风,在听到了梁王的话之后,纷纷傻眼,愣在当场。

    二人心中想的都是同一件事。

    这老三,平日里不怎么读书,怎么突然会作诗,而且看样子似乎还想要压满朝文武一头的样子?

    难不成,他背后有高人相助?

    其实,叶灵谷背后的高人,此时正很没形象的来了个“农民揣”,躲在一座假山的后面,既用来躲风,又用来“偷窥”,好随时掌握水榭当中的情况。

    满朝文武们一听说梁王要与自己斗诗,纷纷都笑了起来。

    没办法,梁王的德行,他们实在是太清楚了。

    一个除了读书写字,其他事情几乎全部做遍的纨绔王爷,竟然提出要与浸yin书山字海数十年的老油条们斗诗,这不明摆着找虐吗?

    当即,所有官员都纷纷摩拳擦掌,想要在天昭帝面前,大大的露一回脸。

    这时,就看出两位王爷地位的不同了。

    正经嫔妃所生的荆王,百官们都是捧着他,生怕他的面子掉在地上。

    而宫女所生的梁王,众人则纷纷拿他来当作在天昭帝面前露脸的工具,不得不说,这是梁王的悲哀。

    可笑的是,叶灵谷此时还并未反应过来,他还在为父皇的关注而沾沾自喜,根本看不到那些官员眼中戏谑的目光。

    此时,一位御史台的大夫出列,对着天昭帝行了一礼说道:“皇上,既然是斗诗,那必须有个题目才能斗起来,臣斗胆请皇上降下题目来,臣等也好讨教一下梁王殿下的高招。”

    天昭帝点了点头,四下看了看,忽然手一抬,指着天上的月亮说道:“今日月儿甚是明亮,不如就以明月为题,众家爱卿把诗做来,如何?”

    那位大夫点了点头,说道:“多谢陛下赐题。既如此,那下官就斗胆,抛砖引玉了。”

    说完之后,他清了清嗓,开口诵道:“中秋星朗但却稀,老妇为子缝冬衣。虽是寒窑观圆月,家和民乐不觉疲。”

    一首诵完,众人纷纷点头。

    这首诗做的中规中矩,虽然是借普通民户家的情形来诵咏明月,但是却与今日的团圆主题甚是契合。

    倒也算得上是一首中上水平的佳作了。

    此时,另一位官员,来自于翰林院的一位翰林,开口说道:“陛下,微臣不才,愿献诗一首,聊表寸意。

    目穷万里送秋雁,今夕光景似何年?明月映照千古事,露似真珠花未眠。”

    众人一听,齐齐鼓掌叫好。

    此诗妙就妙在最后一句,其实前三句都很普通,但是最后一句,露似真珠花未眠,将太后娘娘比喻成花朵,而珍珠,则代表着这朵花所处的时间。

    有些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露水是在早上才出现的,而今年七十多岁的太后,被比喻成早上的花朵,也就是说,这位翰林认为,太后娘娘还年轻,犹如早上初开的花朵一般,鲜艳娇贵。

    这一下子拍马屁不就拍到点上了吗?

    回头一看,太后显然也已经听出了诗中之意,脸上笑意不断地笑骂道:“净说些不着调的话,什么露似真珠花未眠,哀家老咯,老咯。”

    虽然是在骂人,但是语气当中并未见任何的不开心。

    证明太后娘娘对于这首诗的赞美,还是非常受用的。

    此时,又有几个人做了几首诗。

    一边的叶灵谷此时表现的有些急躁,这几首诗当中,不乏意境与遣词俱佳的诗作,他害怕,等会自己将陈团教给自己的诗念出来之后,会落败,但是又不好直接出言打断,于是纠结之下,脸上的表情变得颇为焦急。

    此时,一边的苏云鹤突然看到了叶灵谷的表情,急忙说道:“梁王殿下,若是有佳句,不如直接诵来,在场的都是殿下的长辈,想必不会因为此事怪罪殿下。”

    叶灵谷听到了苏云鹤的话,颇为感激地看了一眼。

    表面上看,苏云鹤是在指责叶灵谷急躁,但是实际上却是在为他解围。

    毕竟,这地方聚集的,都是大玄官场上有头有脸的人物,碍于面子,也不会怪罪梁王。

    于是,梁王叶灵谷大大方方地走出来,对着天昭帝行了一礼说道:“父皇,儿臣最近发奋苦读,做了几首小诗,今日便献于皇祖母,愿皇祖母身体康健,寿比南山。”

    “好了,诵出来便是了。”

    天昭帝微笑着点了点头,对叶灵谷说道。

    叶灵谷清了清嗓,念道:“这第一首,名为静夜思,乃是儿臣某天晚上睡不着所做,还请父皇斧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首诵出,全场鸦雀无声。

    叶灵谷看到众人如此反应,手心中暗暗捏了把汗。

    心道,衡圆啊衡圆,你可千万别坑本王啊,本王的后半生幸福,便全在你的身上了。

    想到这,他继续开口说道:“这第二首,名叫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三首,名叫中秋登楼望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第四首,名叫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此时,在场的众人,已经从一开始的吃惊,渐渐地变得麻木了。

    这纨绔王爷,到底什么时候文采这么好了?这几首诗,随便拎出一首来,就是万民传诵的佳句,他竟然写了这么多?而且还都是高水准?

    难不成,梁王改了性了?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手机请访问:推荐:.recommenda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