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除邪司走出的武圣_第一百七十章 太子的第二次邀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章 太子的第二次邀请 (第1/2页)

    陈团看着面前的朱喜,开口问道:“昨日,你去了天清书局,在那里呆的时间比较久,是在做些什么呢?”

    朱喜可能是第一次见到除邪司中人,显得有些拘谨,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学生昨日去书局,乃是为了寻找一本古籍,这些天,学生为了寻找这本书,已经将京城所有的书局都走遍了。可是却还是一无所获。”

    “古籍?方便说一下,是什么样的古籍吗?”

    陈团似是看出了他的紧张,于是微笑了一下问道。

    “事无不可对人言。一本古籍而已,有何不便呢?”

    朱喜看陈团说话办事,颇为守礼,于是也渐渐放下了戒心,语气缓和了下来说道:“乃是一本前朝大儒司马晟对的注解。

    因为前些日,学生在读之时,因为所读的乃是大儒王朝辉的注释版本,总觉得其中有些词不达意,后来多方打听之后,才知道司马先生对于这句话似乎有不太一样的观点,于是便想着看看司马先生是如何注解的。所以才去京城的书局当中,寻找那本古籍。

    因为本朝对于前朝的一些文章,是严格管控的,所以颇为难找。

    直到现在,学生也没有找到那本书。”

    陈团听到了之后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已经了解了。

    其实,为注释这个工作,从上古时期,圣人消失之后,便已经开始了。

    只不过,历朝历代的大儒们,在阅读的时候,往往会加入一些自己的看法,这才造成了现如今世上有许多版本的注解出现。

    现在通行的,基本上都是这位王朝辉,王大儒的注解版本。

    因为王大儒乃是本朝人士,只不过是大玄立朝之时,世上的大儒。

    他的注解,基本符合了大玄皇室的诉求和利益,所以在这版注解刚出来的时候,就直接被高祖皇帝列为了国子监以及天下学堂的标准教材。

    而其余的版本,则基本都被朝廷列为杂学之流。

    甚至有些版本,直接被列为的禁书。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某些版本当中,对于某句话的注解,不符合大玄皇室的利益。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陈团的前世也是屡见不鲜的。

    就拿那本所谓的“半部论语治天下”里的来说吧。

    古代的时候,单单对于论语的解释,就分为十多个学派。而其中比较著名的,则有湖湘学派,扬州学派等。

    至于说儒家,那么学派的数量就更多了,公羊学派、左转学派、谷梁学派、思孟学派等等数不胜数。

    一直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上本建议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正统才渐渐被公羊学派所垄断。

    至于说其他的学派,虽然声名未显,但也是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

    直到后来,科举制的出现,确立了华夏几千年的取仕制度,所有的解释皆以公羊学派文准之后,其他学派才慢慢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陈团前世尚且如此,更不用提大玄这个时代了。

    发展了四千多年的封建制世界,对于儒家学说的争论必定比比皆是。

    若是换做陈团那个时代,四千多年,早就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了。

    所以,陈团对于朱喜所说的话还算是比较相信的。

    不过,该有的问话还是要有的。

    于是,陈团开口说道:“你找古籍,何至于找上一个多时辰呢?天清书局,我也去过,那里面拢共没有多少本书,你为何耽误如此多的时间?”

    “学生在等。”

    朱喜开口说道:“学生曾经问过店伙计,有没有那本古籍。伙计告诉学生,说是他们东家的家中,似乎收藏有这本书,还告诉学生东家和掌柜的一起去办货去了,大约一个多时辰就可以回来。

    学生想着,左右无事,便留在店中等了一会。

    结果,等了半天,也不见东家回返,无奈学生只好回到了国子监。若非今天上差前来,学生还想着再去一趟天清书局,看看他们的东家是否回来了呢。”

    陈团听到了这话之后,心中疑虑尽消。

    其实,并非朱喜刚刚说的话可信度有多高,而是在他说话的时候,陈团一直在观察着他的表情。

    曾经那部刑侦剧拍摄的时候,陈团听到一位副导演说过在刑侦过程中的一门学问,叫做微表情分析。

    其中就提到过,如果人撒谎的话,那么他会有不自觉的小动作出现,比如摸鼻头,摸耳朵等等。

    而说真话的时候就简单多了,人往往会朝自己的左下方看去。

    因为这个时候,代表着大脑正在回忆所经历的事情,撒谎,是不需要回忆的。

    刚刚,朱喜在说话的时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