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8章 添一把柴火 (第1/1页)
钟离见公孙衍看着自己,摆了摆手,道:“大良造您放心,我当然不会去跟秦公讲,说你是老虎的!我怎么能如此不讲义气呢?” 公孙衍狐疑的看着钟离,钟离笑道:“我会去告诉秦公,您千万别信你两个弟弟的花言巧语,其实大良造忠心耿耿,忠心天地可鉴,就算接了我们齐王的玉佩,那也没有一点儿的反心!” 钟离这么一说,公孙衍腿肚子都要转筋了。 如果钟离去秦公面前,嚷嚷公孙衍就是那只老虎,还有一线希望。钟离当真去秦公面前,给公孙衍洗白的话,公孙衍才像跳进了黄河,怎么也洗不白了! 毕竟国君是多疑的,何况是赵驷这样,年轻有为,手腕又狠的国君? 钟离一个齐国人,使劲狠命的给公孙衍洗白,像话么? 当然不像话! 而且特别的不像话! 公孙衍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干笑道:“齐国使者,贵齐国人才济济,何必在乎我这个小民呢?” 钟离一笑,道:“你可能没听说过,我们成侯的一句至理名言。” 成侯就是邹忌,钟离把齐国响当当的成侯都抬出来了,公孙衍却不知成侯说过什么至理名言。 钟离笑着道:“成侯说了,一个儿子孝顺,不如三个儿子孝顺。” 钟离说着,还比划了一下三,在公孙衍面前晃了晃。 公孙衍一阵语塞,儿子? 门客都不行,还把自己比作齐国的儿子?这是什么比喻?糙的很! 钟离道:“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儿子不是越多越好,但是孝顺的儿子,越多越好。” 临危不惧,面对沙场面不改色的公孙衍,今日看着钟离,却越来越后怕,当真应了那么一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钟离要是无赖起来,公孙衍都害怕! 别说是公孙衍了,钟离自己都觉得害怕…… 公孙衍有些服软儿,干脆也不绕弯子了,道:“齐国使者,咱们这……无冤无仇的,您怎么跟我较劲呢?” 钟离笑着拍了拍公孙衍的肩膀,道:“是了,我们这近日无怨,往日无仇的,我怎么是跟你较劲了?我这不给你找个好谋生么?” 公孙衍拱手道:“真是对不住,当真对不住,小人在秦国正好,因此只能辜负了齐国使者一片好意了。” 公孙衍不想“跳槽”,意思很明显,饶是钟离这么说了,他还是不想来齐国。 仔细想想,也是。 在秦国,公孙衍可是大良造,武官第一把手,而且手握重兵,再者说了,他虽是武官,但又兼具智囊的职务,秦公又刚刚即位,身边能信任的人少之又少,公孙衍可谓是一个人兼具了赵驷的左膀右臂。 眼下混的如鱼得水,公孙衍怎么舍得走? 一捧珍奇珠宝,虽然眼下痛快了,但是哪是长久之计? 公孙衍心里算的清楚着呢,因此并不打算贸然跳槽。 公孙衍毫无留恋,很快就离开了。 钟离挑了挑眉,也没有强求什么,也回了自己的营帐。 齐太子见他回来,也没见到公孙衍跟着,便道:“先生,情况如何?” 钟离摆手道:“别提了,秦国这个大良造,倔的很。” 齐太子一听,这就是没成。 齐太子蹙眉道:“先生可还有妙计?” 钟离坐下来,把手支在案几上,道:“大良造之所以犹豫,那是因为他还有退路,还有其他路可以选择,那我们就……把其他的路,和退路,干脆一口气堵上!” 齐太子眼皮一跳,堵上?如何堵上? 钟离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说:“反正已经够乱了,不如再添一把柴火,烧的更旺盛一些。” 齐太子迟疑的道:“不知道这柴火……是谁?” 钟离摸了摸下巴,说:“添柴这事儿,不能让咱们的人去做,太危险,免得烧了自己,我看魏国人就不错,让他们亲自去添柴,这样一来,魏国的路,还有秦国的退路,就全都被堵上了,一石二鸟,还方便。” 齐太子听得更是糊涂了,道:“魏国人?” 魏王这次来会盟,来了很多魏国的大臣,但是重要的那几个,其实他们都见过了,无非是龙贾老将军、魏章、庞葱、惠施等等。 张仪如今已经从魏国到了齐国,所以也不是魏国人了,还能有谁? 钟离对齐太子招了招手,道:“他们魏国的队伍中,是不是有个叫……田需的?” 田需…… 钟离这么一问,齐太子脸色当即不太好看了。 因为的确有个叫做田需的人。 而且一听这名字,似乎就明了了,田氏乃是齐国的贵族姓氏。 前齐国,姜姓吕氏,称为姜齐。 而他们现在的齐国,已经改朝换代,虽然还称作齐国,但已经不是姜姓吕氏的旧贵族,旧贵族早就给“流放”了。 如今的齐国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完后改陈氏为田氏,因此现在的田齐,田氏乃正统贵族。 田齐的人因为要延续齐国正统,所以仍然以姜太公的子孙自居。 这一说起氏田,第一个想起来的,肯定是齐国贵族啊,而且是嫡亲的贵族。 例如齐国的相国田婴,就是如今齐王的亲弟弟,又例如大将军田忌,也是齐国的公族出身,纯正的老齐人,地位非常高贵。 田需,本来就是齐国人,这是没跑儿的事情。 齐太子听到田需的名字,脸色一变,钟离就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板上定钉了。 钟离道:“这个田需,怎么回事?” 钟离虽然知道一些历史,不过知道的并不全面。 他知道田需,还是因为公孙衍。韩非子里记载着,公孙衍和田需有仇,这两个人是政敌关系。 后来公孙衍投奔了魏国,在魏国做丞相,也是风生水起,田需很敌视他,公孙衍联合诸国抗击秦国失败之后,田需就在魏王面前重伤了公孙衍。 因此公孙衍离开了魏国,来到了韩国做丞相。 后来公孙衍想要回到魏国,田需惧怕自己的政敌东山再起,于是就诽谤公孙衍杀死了张寿。 张寿也是公孙衍的政敌之一,魏王深信田需,因此并没有再启用公孙衍,并且杀死了公孙衍。 公孙衍这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一代巨擘,就这样消失陨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