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三章人主 (第1/2页)
侯府。 一处幽静的院落。 林正阳与渤海侯对面而坐,于石桌上对弈。 渤海侯执黑先行,中盘杀得林正阳溃不成军。 最终,林正阳弃子认输。 “没想到您还有这么一手棋艺,传出去,谁会信呢?” 林正阳笑道。 四周参差排列的百年银杏树瑟瑟作响,微风吹动间。高大的树冠里。细碎、斑驳的光影投下,不但没有夏日的暑气,更是有几分阴凉。 这里,风景正好,适合养老。 渤海侯命人撤去棋盘,面无表情地说道: “早年,我不是长子,未曾继承大位前,这府上到访过一位棋圣,我曾专心向其求教,研习过棋艺,略得棋艺奥妙。” “第一境,世俗国手,单论技艺,已入巅峰,棋艺小道,到此实则难分高下。” “第二境,神之一手,此境已非凡人能有,须有灵性、悟性加上汗水,缺一不可,神而明之,此境不可说,但知其事事料敌机先,更每每如灵犀挂角,天马流星,纵横棋坛,无有当着,可谓棋圣。” “第三境,此境是棋道入道之境,一子落,能起风,能兴雨,动天地,惊鬼神,只是传说中的境界。” “失了权位,我如今渐渐已经品味到第二境的奥妙了。” 说完,渤海侯缓缓闭上双目,一种稀薄但是无形的“势”渐渐在他身上凝聚。 林正阳默默感受着。 这是一种技艺达到当下巅峰时候所能凝聚出的一种“势”,必须是非常自信的人才能有之。 各行各业站在巅峰的精英人士,或多或少都有这些气势。 不仅是绝对的自信,更是有自己的理念,才能凝聚而出,是个人化的“道种”雏形。 假如能一直贯彻下去,不断与同层次的高手过招,进行砥砺,并且一直成长下去,积累足够后,确实有一定可能,以此入道,凝聚“道种”,推开修行之门。 大道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 也不是非要说炼气长生才是唯一的入道之法。 各人有各人的境遇,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同一条路。 这种以术入道的方式,其实才是最野生的。 在玄门未起之前,哪有所谓的修行之道? 除了道君显化,传授炼气长生之法外,最初的那帮子散修是如何野蛮生长的? 无非,也就是如此这般,误打误撞下,推开了大道之门。 棋盘撤去之后,看着临近晌午,林正阳命人进上膳食。 此世大楚,菜式与主位面有所不同,口味也偏向清淡。 此临海,海产丰富。 以往都少不了一些海产。 林正阳吃了几天,就受不了那一股子腥气味道,特别命人试制了主位面的菜式。 鱼香白菜,豆豉鲮鱼油麦菜,奶油菜心,干贝娃娃菜,青豆玉米粒,油焖豆腐,人参煲乌鸡,五彩沙拉鸡丁······ 来自大吃货国度的家常菜色,确实征服了渤海侯的胃口。 原本因为被幽禁而显得憔悴的他,最近颇喜欢多吃几碗。 米饭粒粒饱满,散发着好似竹叶一样的清香,是南方特有的一种贡米,唤作“竹溪稻”,产自竹溪县,只有竹溪娘娘庙前有十来亩能长这种稻米,历来只供应给上京,当然私底下总是被渤海侯府截下大半,优质稻米截留,劣质的才解送上京。 汤是一碗珍珠银耳汤,珍珠用的是天然海珠的表面一层粉末仔细刮下,内部含有砂砾的那部分弃而不用。 此世也有丰富的饮食文化,早有古人发现珍珠的成因,并且发明了人工养殖珍珠的方法。 这种研磨食用珍珠粉末的方法就是出自三百年前一位名为谭松的大学问家,其提出珍珠内层有砂砾,不能食用。 更是亲身躬行,研究珍珠的产生方式,最终得了淡水养珠的法门,因而成为巨富。 可惜,他后来得罪了朝中jianian臣,不仅本人被流放,亿万家财更是被瓜分干净,只是有一本笔记遗留在外,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到了如今,人工养殖珍珠,已经不是新鲜事,珍珠粉也成为一种常见的药材、食材。 用完膳食后,有人送上洗手盆、湿巾、干毛巾、柳条、青盐,最后还要一碗漱口用的清茶。 前前后后,有十二人前后侍奉。 侯府用度,本来更是夸张,需要有五六十人侍奉,这已经是林正阳掌权后削减过的程度。 老渤海侯很满意地坐在石桌前,笑笑道: “下一次,可以试着用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