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0章你们会在一起吗? (第1/2页)
第一天点映结束,网络彻底爆炸。 97年电脑用户算不上大,自然不可比拟后世,但互联网的诞生已经成为工作必不可少的用品。 所以,实际上互联网的用户可以说是相当可观,多数年轻人开始习惯网络。 在点映结束,各大论坛关于电影的讨论都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抱着看男女主谈恋爱的心情去看甜甜甜的电影,结果他妈的男主死了?死了?这实在是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为什么杰克会死?!这不是爱情片吗!男主角都死了,导演你怎么不上天!】 【啊啊啊啊!我哭死了。前面那么甜,露丝笑的那么开心,快看看最后那一幕露丝面对自由女神的表情吧,实在是太让人心酸了,她在绝望啊!】 【导演求求你做个人吧,看看我们这群哭晕的观众啊!】 【这个电影实在是太感人了,我要再刷一次!我想看露丝和杰克,结尾我实在是接受不了!】 【为什么杰克会死!为什么杰克会死!为什么!】 【导演地址在哪儿?我要寄刀片!】 【让杰克复活啊混蛋!】 【为什么不干脆让两个人一起去死!】 【谁说卡梅隆不会拍爱情片?我现在真想给他一……束鲜花,说的太对了!】 …… 网络上充斥着年轻观众们的愤怒,多数人对于杰克死去的结尾都无法接受。 美满的爱情才是爱情,残缺的那叫悲剧好么! 有不少妹子哭着想要给卡梅隆寄刀片,自己看的那场最后哭泣声特别大,稀里哗啦的哭。 单独来看结尾或许还不那么令人悲伤,毕竟死了男朋友的电影多了去了,问题就是,前面铺垫太甜了! 前面露丝与杰克的互动有多甜,后面的结局就有多么令人无法接受! 完美的颜值,优雅的贵女和英俊的穷小子,彼此间捉摸不透,意味不明的吸引。 完完全全满足了多数人对于爱情的渴望,这就导致结尾的刀子让人根本无法忍受。 杰克竟然死了!露丝站在自由女神像前宛若行尸走rou! 她该多么痛苦啊,这根本就不是爱情片! 相比较于网络上一堆年轻人喊着要寄刀片,要打死导演,主流报道则要充满赞扬。 太阳日报: 《泰坦尼克号》:自由下完美而残缺的爱情故事 泰坦尼克号是一座与世隔绝,脱离虚伪喧嚣的自由岛,而杰克和露丝便是这座岛的上开始象征“觉醒”的人类,象征着美好,善良、自由和平等。 在那个等级划分的年代,一幅光鲜靓丽的外表下有着一副丑恶的嘴脸。 在船即将沉没的时候,有许多自顾逃生不顾他人的卑劣行为和那些伟大的,愿意给予他人生的希望之间形成鲜明对比,隐喻着人内心世界的基本本能和黑暗。 而露丝与杰克的爱情就是最残美的终章,在灾难生存面前也毫不逊色,堪称绝美。 环球日报: 《泰坦尼克号》:最美不过一刹那 我更喜欢用“浪漫”来形容这部电影。 毕竟,这是个一见钟情的故事。Jack靠打牌赢来了两张船票,对于他这样一个穷小子来说,能有机会登上泰坦尼克号简直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大船起航,Jack向岸边挥手,对于我这个知道结局的人来说,他如此幸运又如此不幸,他登上了这艘豪华的游轮,他遇见了此生的真爱,但他又在最灿烂的时候陨灭,在冰冷的大西洋里。 如果说电影的前半部分给人的大多是温馨的感觉,那么当大船撞上冰山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各种情绪都即将爆发。 《泰坦尼克号》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呈现了一段绝美的爱情,也展现了灾难来临前的各种冲突。 下等舱的乘客被关在闸门之外,必须在上等舱的乘客之后上船,是谁决定了他们不该被拯救? 为了减缓进水速度,锅炉房的闸门落下,但是又有多少工人们被活生生淹死在水里呢? 有的人没有资格上救生艇,有的人却在抱怨救生艇上位置太挤;有人千方百计的疏通船员,只为了救生艇上的一个位置,有的人拿起小提琴,拿起大提琴,谱写生命最后的悲歌。 “与各位合作是我的荣幸。”——这是怎样的一种从容,面对死亡而以歌曲送别,他们纵然是贵族眼中低人一等的演奏家,纵然在这慌乱的时刻没有人认真听他们的音乐。 但,在电影里,那些或欢快或沉郁的曲调成为了震耳欲聋的背景音,船上的惊慌奔跑的人群都已成了远景,生命的最后,只应当这样尊严的告别。 主流媒体几乎不约而同的开始赞扬起这部从不被看好的电影。 赞扬远高于诋毁,这一仗无疑是赢了! …… 卡梅隆心情不错的拿着报纸,上面关于《泰坦尼克号》的赞美令他心情愉快,他成功把那群可恶的人死死踩在脚下。 看,昨日你对我爱搭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这句话完美提现了他现在的心情。 在一片繁忙和嘈杂的电话铃声中,卡梅隆非常淡定的品着咖啡,吃着餐点,悠闲的身影让不少人羡慕嫉妒。 哦,该死,老板就不能换个地方吃饭吗! 他们也是要人权的好么。 当然无论心底再怎么吐槽老板的魔鬼,表面上还是没有人敢质疑,又不是不打算要命了。 从早上八点上班开始,办公室内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基本上没有任何停顿时间。 一个月前,没有任何一家报社愿意发布关于《泰坦尼克号》的报道,甚至有人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 而现在,无数报社和影评人纷纷打来电话,希望能够参加路演首映。 啧,这就是所谓的作。 一般而言,首映在点映之前,电影人会在首映看完电影后撰写报道,吸引路人来看。 一个月前,威尔打了无数电话,然而无论他打出去多少电话,得到的回应都是“没空”“太忙”! 再加上各大影院压着排片量,抬价的不配合,卡梅隆不得不把部分点映放在首映之前,这是一场豪赌,如果没人来看,或者看的人半路有了,那么媒体更能大肆报道他的“失败”! 事实证明,他赌赢了! “您好,这边是卡梅隆剧组。”威尔接起电话,嗓子差不多已经哑了。 和无数工作人员一样,他从早上就开始应付起响个不停的电话。 “哦,是波曼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