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 冷清秋的爱慕者 (第2/2页)
国民D大量的印着法币购买军火,再加上日本制造的法币假币大肆兑换中国货物储备, 而将国家的信用给搞到破产, 没白银填充的纸币足以把中国的经济体系给搞崩掉, 要中国重新变回以物易物的时代,并且因为银钱的不能流动造成华夏成为一潭死水,带给华夏的将是无尽的倒退和落后, 此刻华夏的白银储备已经从当初的全球第一随着满清的衰落和外国的资本入侵变得捉襟见肘, 只要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那战争的号角打响,现在这原本还尚算温和的物价时代便会就此一去不复返。 虽然早在1935年,当局就想要通过发行“法币”来改革经济, 但没有白银作为货币储量,钞票只是一张纸,等到1937年战争全面爆发后, 单说当局大肆印钞购买武器,就会直接把法币给贬值到底层, 盛世的古董,乱世的黄金,ZY票是在年代最不值钱的货币, 有记载说战争后的法币因为贬值贬的太厉害,被当时的人们清明节祭祀先祖的时候,烧的直接是就真钱而不是冥币, 因为真钞还没有冥币值钱。 同时,随着战事持续不断,商品贸易与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内需产量不足,广州和汉口这两个重要的通商口岸也相继沦陷后,进口商品的价格也直接飙升了72%。 等到1939年南宁沦陷后,进口商品价格又在此基础上再翻一倍。 等到1942年重要的运输线滇缅公路瘫痪后,货物进口量骤降, 仅为1937年的6%,供需严重失衡,物价犹如坐火箭般一路上涨。 到了1948年,物价更是达到了从所未有的高度, 当时的一个烧饼都要二三百元钱,而米价更是每百斤高达二十多万。 比起民国初期的物价,仅仅数年间,物价就翻了上千倍。 可就是这样的天价依旧挡不住物品涨价的步伐,曾有人在饭店吃饭时,一碗米饭是2万元钱,等到这个人去添第二碗饭时, 米饭的价格就涨到了2.5万一碗了。 严重的通货膨胀加剧了人们尽快把钱换成货物的心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市面上激增的消费更进一步造成了货物短缺,于是恶性循环下,通货膨胀更加厉害。 当局不得不印发十万面额的大钞,但这依然止不住通货膨胀的脚步,后来商场直接开始拒收400元以下的零钱, 甚至就连乞丐都不愿收1000元以下的小钞了…… 物价疯涨,粮食短缺,内忧外患之下的华夏,大量的平民馁殍相望, 就连许多公务员也每天只吃得起一顿饭,而且还得晚上兼职拉洋车才能维持基本生活。 据《大公报》1948年8月16日的统计,以战前的生活指数为比较,8月上半月的食物价格上涨了390万倍, 住房价格上涨77万倍,服装价格上涨652万倍。 一些印钞厂甚至直接用廉价的法币作为纸张原材料来印钞,货币的面值抵不上纸张价值,如此疯狂的物价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针对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四大家族财政顶梁柱的孔祥熙是这样评价的: “中国物价上涨之主要原因,系因抗战已七载,军需浩繁,物资日渐缺乏,供应未能适应,加以国际路线阻断,运输困难,国内经济情况,益形艰困。” 打仗是打钱的,在这个连一发炮弹都需要进口的华夏,在这个连一个完整的军工生产线都没有的华夏,子弹需要进口, 枪械需要进口,炮弹需要进口,汽车需要进口,汽油需要进口,什么都需要进口, 而只要外国对华夏实行经济封锁,没有生产线的中国屁都造不出一个, 国难当头, 究竟是用钱用物资养军队抗敌还是将仅有的物资救助饿殍遍地饥肠辘辘的百姓,这是个两难的问题,国力太弱, 入不敷出,美帝那般强横的帝国, 都因为对伊战争打的经济泡沫崩盘,次贷危机发生,更别提如今的华夏了…… 清秋被同学一路小跑的拉到巷弄口,已有一个相貌俊朗身着儒衫的青年教师领着一些活泼可爱的少女等着她了, 那青年间清秋出来,忙扭身冲着身后的同学道:“好了同学么,人已经齐了,我们这就去树人先生的宅邸,好在现如今树人先生已经买了新房,不然咱们这么多人过去,树人先生家里还真塞不下呢……” 说完自觉好笑的呵呵一笑,身后的女学生也跟着嘻嘻哈哈的笑闹不停, 欧阳于坚作为北平十六女中高薪聘请的年轻国文课老师,称得上是学识渊博,涉猎广阔, 不凡的谈吐加上英俊的外表要他在十六女中十分快速的打入集体,这些往日里男子都没接触过几个就被父母嫁人的女学生, 对她们这个俊朗且学富五车的老师实在欢迎的紧,好些个女孩都曾在午夜梦回时想入非非,将她们的欧阳老师梦想成自己结婚的对象, 未来的情郎。。 冷清秋缀在同学的身后,她性子一向恬淡,对于此刻略显热闹的集体有点融不进去, 欧阳于坚明显对她特别注视,见她一个人尾缀在身后,不由的放缓步子,向她慢慢靠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