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金粉世家_第九十四章 人生百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人生百态 (第1/2页)

    天色微微亮,在北平城的西柳胡同口,一间坐北朝南的煎饼店横空出世的坐落在此处,店里雕窗木栏,桌椅板凳,俱上了新新的桐油,

    古色古香,又特接地气,

    此刻的天虽然微微拂晓,但大街上以满是早起忙碌的人群,

    小怜忙碌的身影在店里边不断穿梭,只见她一边教着来店里边讨一口饭吃的亲戚做着杂粮煎饼,

    一边帮衬着在一边做着酱香饼的徐四娘调配酱汁,

    徐母则是煮着胡辣汤,熬着北京卤煮,还有几个灶台煮着豆汁,小米粥,八宝粥等物事,

    一边还支着个油锅,嘴里喊着几个伙计炸着油条等寻常百姓吃的食物需要注意什么火候,

    基本上各色人等爱吃的早点她的店里边都有,还都做的十分出色堪称一绝,

    店里店外的实木八仙桌上,已经陆陆续续的坐满了来吃早点的客人,凭借着廉价好吃多油水多滋味足的特点,

    这间被小怜家里盘过来开的小吃店在北平城可以说是一炮而红,如今基本上每天都人满为患,

    包子烧麦茶叶蛋这些往日里的街边小吃京城里大爷们还不怎么稀罕,

    但那从没尝到过的那滋味浓郁的土家酱香饼和密制牛rou胡辣汤可真是堪称一绝了,

    那搭配起来恨不得把舌头咬掉的所谓普通早点,只需要几块铜板,就能享受到如此这般美味,混个肚圆不说,

    就单说那滋味,汤汁辛辣嫩滑,牛rou越嚼越香,搭配着咬一口就酥脆酱香味浓郁的煎饼,吃一顿,满口生香,

    能要人在这一天在回味起来那滋味时都会忍不住流口水,再看看往日里进馆子普通的老板姓点碗面条就是无上的美味,

    现在花差不多的钱,吃的这般滋润,简直是千值万值啊……

    这年头讲究的,是一招鲜吃遍天,法不传六耳,技不死不传,敝帚自珍之下,这种从李靖教侯君集军法就开始把学问教一半藏一半的坏习惯,

    因为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就使得手艺人金贵的很,往往一个手艺人能活一家店,一个厂,

    再加上这年头都是传儿不传女,徒弟传长不传幼,人民的智慧只在小圈子里传播,即便是学问人,也是看你家藏书多就是书香门第,

    书贵,所以学问贵,所以你家NB,

    徒弟多,师傅少,所以秘方更贵,

    就好像燕西给小怜捣鼓出来的这些后世里烂大街的小吃,

    虽然还只是只是大爆炸中的经常见到的无数小吃中的几种,但在这个时代一个秘方便能换得一笔财富的年代,

    知识就是金钱,知识就是力量,这年头可没有无数的视频教程给你随便观摩学习,

    物资的不丰富即使教徒弟也得有家伙事,

    “怜姨,咱外边的桌子都占满了,那些个吃早点没位置的没桌子的都把咱门口的街边蹲满了,

    好些个府里采买的下人都提着篮子在外边等着装了咱家的早点给他们的主子带回去,咱地方太小东西又不多,满足不了那么些人的啊”

    一个看着十二三岁的小伙子小跑着过来找到小怜,又喜又愁的说着店里店外的情景,

    小怜此刻已是浑身香汗,即使她听着金燕西说的不做那事必躬亲的事,但店里各种食物的制作安排,

    由于培养的人还没上手熟练,所以免不得她会时不时的亲自顶上,其实店里干活的人不少了,

    那些往日里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一见到徐家发达了,都想把家里多余的几张嘴打发到小怜店里去,

    上门说好话送伙计的都块把徐四娘家的门槛都踏破了,小怜初时本来只想只招上几个人慢慢来,试试水再说,

    谁知道徐四娘挨不过亲戚街坊的脸面,竟然硬生生的收了十几个伙计进来,

    小怜没办法,也只能教着这些个半大小子黄花闺女怎样做燕西教她的一样样小吃,

    这年头的食物油水少,人肚里没油水,没啥大力气,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说的绝不是危言耸听,

    所以小怜卖的恰恰是现在的老百姓最想要最喜欢的,

    因为家里僧多粥少,好多养不起孩子的都会自家的孩子送给了别人去,

    或是为奴为婢,或是当伙计当学徒当苦力受累,这样好歹能活着,总比大家一起饿死强,徐四娘的亲戚邻居也是一个比一个穷,

    见到徐家开店,哪还不想着占便宜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农家是淳朴的,但也是精明的,

    那些趁着徐家开店把家里多的孩子送到小怜店里的人家,

    在把痛哭流涕死活不愿意被送人的孩子们给送出去后,要他们没想到的事发生了,

    本以为没白没夜的需要做工的孩子在做工后竟然回家了,当孩子们给他们说了店里的事后,

    这些个家长一个个都惊呆了,本来以为送孩子去当学徒伙计哪有不遭罪的,

    谁知道罪是一点都没受,竟是一个个都掉进了福窝窝里,

    听听这些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