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尾声 (第1/3页)
刺驾一事的主谋,楚王王康及其一干逆党藏身于白马寺中,却为白马寺方丈法弘禅师所擒。 法弘虽曾藏匿逆党,却是因其先前并不知逆党所谋之故,加之此番又有擒得逆党的大功。因此皇帝非但不追究其藏匿逆党罪过,其后还要将白马寺亲封为“护国白马寺”,从此由朝廷供养。 这便是皇帝昭告天下的檄文之中,关于白马寺的内容了。 …… “大姐,谢谢你。”白马寺的客房之中,白卯儿和吴小刚一齐向王月君道谢说道。 毕竟昔年德广禅师于她二人有“正名”之恩,如今她二人相助王月君护住白马寺,也算是还了德广禅师的大恩。 王月君会要皇帝将此事交于她来“善后”,最主要的原因当是不能教王康逃回楚国、起兵谋反。 虽说就凭楚国之力,正面造反也不过是困兽犹斗罢了,但就算朝廷稳cao胜卷,那样终不免要更多之人牵连其中,更会使荆楚百姓枉遭战祸。因此皇帝和王月君当然都还是不愿看到那般局面。 所以皇帝虽不愿将事情都交给堂姐来承担,但若等他回宫调出大军,那王康早便逃回楚国了,因此他终究也只能将此事拜托王月君。 只是大军虽赶不及,但当王月君送皇帝回宫之时,若只是要皇帝派出“四正四奇”等高手侍卫相助,却当然也并不会有什么耽搁。 王月君会要皇帝将此事交于她来“善后”,最主要的原因虽是不能教王康逃回楚国、起兵谋反。但她不要宫中侍卫相助,只带了白吴二人,这便是为了白马寺的众僧了。 其实檄文关于白马寺的内容中,除了“擒得逆党”不符合事实之外,法弘方丈和寺中众僧先前倒的确不知王康和刘天梁等人所谋何事。只是白马寺僧人既然并非刺驾的同谋,法弘方丈究竟为何肯要王康等人藏匿在寺中,又答应让王康手下之人扮做寺中僧人呢? 原来白马寺自德广禅师圆寂后,这一年多来全靠楚王府的庇护,王康与刘天梁的命令,法弘根本不敢不从。 德广禅师人到中年之后,因后悔自己早年沉迷武学、又过多过问江湖俗事,耽搁了佛法清修,因此便没教弟子学习高深武学,好教弟子一心向佛。 这本是德广禅师想教弟子礼重佛法的一片好意,但他却忘记了,就算他的弟子自己肯一心向佛,但若没了高明武功护身,江湖中的jianian恶之辈、贪婪之徒还会不会让他弟子“一心向佛”,那便是最大的问题了。 德广禅师在江湖中德高望重,自然也曾对付过不少大jianian大恶之人,这些人的残党余孽在德广禅师活着的时候虽不敢向他的弟子下手,但当德广禅师圆寂之后,自然也会找他的弟子来报仇。除此之外,还有些觊觎德广禅师武功的贪婪小人,他们不知德广禅师压根没将精妙绝学传给弟子,还道是法弘这辈天资太低,学艺不精,自然也想从法弘等人身上得到昔年德广禅师威震江湖的“白马寺武功”。 所以若不是楚王府的庇护,白马寺众僧休说还能“一心向佛”,指不定已经教恶人给灭门了。 因此法弘本就不敢忤逆刘天梁,何况刘天梁告之法弘的理由还是:他家王爷因和京城某头牌相好,只是若要皇帝知道此事,不免犯了私离封地之罪,这才需要藏身白马寺,与相好私会。至于其余一干人,更只不过是为了护卫王爷安全,才要扮做僧人、藏在寺中。 那所谓的“相好头牌”,其实也是王康的贴身护卫之一,只是那女子护卫虽貌美,功夫却只是第三流的水平。先前王月君暗查寺中见到与“康先生”寻欢作乐的女子自然是她,荆襄古道上还没反应过来便被王月君点倒在地的“黑衣弟兄”之中当然也有她。她这个“贴身护卫”最主要的作用,显然还是与王康“肌肤相亲”的“贴身”了。 只是依那法弘的见识,又如何分辨的出一名女子是“护卫”还是“头牌”?他见王康来到白马寺没多久,刘天梁便带着这名女子来与王康“私会”,自然也便信了。虽说佛门净地,用于“私会”也是颇为难堪的一件事,但法弘既不知王康真正的图谋远比这“佛门净地私会”还要jianian恶得多,白马寺又确实离不开楚王府的庇护,法弘当然也只能万般无奈的答应了。 王月君虽本不知法弘等僧人的苦衷,但她也知依德广禅师的品性,这群自幼便跟着德广学佛的弟子是大jianian大恶之人的可能性并不大。她在明白贼人真正目的是在刺驾一事之后,为免牵连无辜,自然也事先探明了白马寺“藏匿逆党”的真相。 只是法弘确实在明知“康先生”身份的情况下藏匿王康,若就实昭告天下,只说其对行刺一事“事先不知情”,这却也像是推卸责任之辞,很难教人信服。 但若说这逆党是由法弘方丈亲手所擒,那便截然不同了。 所以王月君便将擒下逆党的功劳“让给”法弘,使得白马寺非但不会被追究藏匿逆党之罪,反倒被封为“护国白马寺”。白马寺从此由朝廷供养,那些想要乘机报复或觊觎武功恶人宵小,当然也就不敢再打白马寺的主意。 只是这背后的事实当然越少人知道越好,王月君不带朝廷侍卫,只凭三人之力去埋伏擒下王康一干人,自然就正是为此了。 …… 今日正是皇帝册封白马寺之时,王月君却不愿与皇帝及新任工部侍郎艾严再度相见,于是和白吴二人便易容改扮,混在看热闹的人群之中看完了这册封之式。 待册封之式结束,皇帝和艾严都已离去之后,王月君便上正殿向法弘方丈辞行。而白吴二人则只需回到房中打点好行李,三人便要启程离开。 只见那白卯儿一面走、一面笑着同吴小刚说道:“陛下虽是个好皇帝,在大姐的事情上却实在太糟糕,要不是这一点,也就未必会惹出这番事来了。” 原来方才皇帝和艾侍郎在人群中没能见到王月君,以为王月君早已离去,自是不免又失落了起来。这点旁人看不出来,白卯儿又如何会注意不到?白卯儿会如此打趣,自然说的是皇帝因痴迷她的大姐,不愿宠幸妃子、没能留下子嗣一事了。 其实依那王康的积郁与野心,就算皇帝有储,只怕他也会想法子将太子一并除掉。只是国无储君,当然也会教他篡位更加方便,因此白卯儿此话虽是打趣,却也有一定道理。 但吴小刚却并没有笑,他默然半晌,忽然正色问道:“聪明蛋,你当真觉得,此事与‘他们’完全无关吗?” 白卯儿见自家笨蛋忽然又提及如此严肃的话题,自然也收起嘻笑,摇头说道:“可大姐不是说过,此事与当年咱们之事截然不同,若楚王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